邮箱: 381169311@qq.com
热线电话:400-990-59888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培训 »学画与审美

学画与审美

2019年08月09日作者: 达世奇

责任编辑:鲍卫兵;作者:达世奇

        我那个时代学习绘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渊源,造成了后来的审美影响。我现在写一篇英文的艺术论文,是艺术学院要求的,文章题目是【全球艺术的诞生】。在其中我举例非西方国家都在学习西方艺术,他们的艺术教育体制都是西方化的,特别是古典主义写实艺术,也学习西方的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中国最著名的教育家徐悲鸿留学法国,将西方写实艺术教育带到了中国,成为现代中国美术教育的基础,功不可没。
       由于美术学生都在学习写实,画的准不准,从艺术科学出发,尊准客观对象来说是对的。因为长久以来,可以说几十年,学生都很难做到向西方古典写实那样的质量,因此连带美学趣味都是以“像外国人画的”作为审美标准。这个审美不断扩大,以至发展到了民众的一种共识。只要画得像外国人那样,便是好的作品。这种趋势后来走火入魔,有的艺术家学习西方现代主义,特别是印象主义或者表现主义,或者介于之间,总觉得画中国人还是不像外国人画的,为了追求长期以来崇洋的审美,他们干脆画起外国人来。特别是从早期苏联,俄罗斯,东欧绘画中找感觉,也是因为当时历史原因,与这些国家有接触的条件,因此这类外国人脸的绘画开始诞生在没有多少外国人环境的中国,没有外国人造成对中国社会视觉影响的中国。令人意外的是,这些作品往往会得到许多人喝彩,包括普通文化人,非艺术专业的人,这说明民众对艺术的本质理解上,是对技术和习惯审美的崇拜,偏离了艺术表现生活的根本。
       看到一则教育部的消息,不知是不是真的,说未来艺术是大学的一门必修课,意思是说,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有艺术专业化的教育。这是对的。国外艺术教育的普及是在中学,特别是澳大利亚,将视觉艺术作为一门高考的项目,与其他学科平等。我之前专门辅导学生考试,现在“退休”了,因为有一个学生要参加高考,她的创作主题是老年痴呆,她的爷爷死于该病,我的父亲也是。我觉得老年痴呆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病症,对家庭和社会造成的消耗极大,一人得病全家受苦,所以我接受了这个学生,辅导她完成创作。
       要年轻学子都学习艺术,是怎样的艺术?按照现在的情况看,美术学院的教育基本是技术形的,对社会认知有限。技术花去了大量的时间,我认为还不如去学习文学。从目前专业项目来说,学艺术对社会的认知不如文学,因为文学是直接表现社会。而文学应该不如社会学或人类学,哲学,历史学的人更了解社会,因为后者是分析形的。我建议应该有两种艺术学院,一种是所谓学院派的,以技术为主要训练,这就是现在的美术学院,不必追究思想性,是否表现了社会现实并不讲究。另外一种是在大学里办的艺术学院,应该有大学的派头,各种知识,旁类学科,跨学科的课程向这类艺术学院开放,才能培养有社会见识,有逻辑思维的新一代。
       我以前写过文章,改革开放许多年,大学各学科都得到更新,与世界接轨,唯独艺术不能,因为中国有老有所尊,越老越好的传统。有教师在美术学院学习了技术类美术,要在该美术学院改变艺术教育,那么置这些老教授于何地?特别还有艺术市场,链接着艺术学院的地位,老一代坐定这个位置上雷打不动,当然还是由他们继续“带博”,维持他们在学术上和拍卖市场上的地位。被老一代培养出来的新老一代又继续这种循环,一代接着一代,被艺术商业市场牢牢撑住,成为牢不可破的“学问”,这就是美术学院在其它学科跟进接轨世界之中,成为”一枝独秀“雷打不动的原因。
       我现在的艺术学院就是大学形的,学习内容跨学科较多。我特意问过教授,他告诉我另外还有独立的艺术学院,比较专注动手创作,但是也有大量的艺术理论,因为不管是大学艺术学院还是独立艺术学院,艺术表现生活,透视生活,其意义是一样的。美术学院技术形是否可行,还是可以的,比如陶瓷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都是传统技术性的,以传统工艺技术学习为主,将一种绘画当成技术也没有错,但是别指望他们会有什么高深学问,对参与社会讨论提供有益建议,他们不会有什么特别高见。
        人的精力有限,熊掌与鱼不可兼得。

扫一扫手机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