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381169311@qq.com
热线电话:400-990-59888

当前位置:首页 »尊品收藏 »刘钢 时代中收藏

刘钢 时代中收藏

2014年07月09日

   刘钢参与了中国移动、招商银行、百度等多家公司的上市操作,其中

的收获为他的收藏做足了资金储备。


导语:作为一名律师,刘钢用他的严谨对待一切;作为一名藏家,刘钢用他的热情对待艺术。20年的收藏经历,刘钢的性格和性情因艺术而相互融合,作为时代中一个普通人,他在探知时代和文化的通性,走一条自己的收藏之路。

收藏三阶段

刘钢从1993年开始收藏,到现在整整20个年头了,他眼中这20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感觉消费;第二阶段是沙里淘金;第三个阶段是系统收藏。

刘钢是一名律师,他的收藏也要从他的职业说起。1992年之前,全国所有的律师都属于国家公职人员,是拿国家工资的,1992年之后允许私人开业,从那年开始刘钢和几个朋友开了律师事务所。律所开业第一年就挣了不少钱,到1993年年底分红的时候每人分了将近10万块钱,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大钱了,他之前的工资也就每月两三百块,刘钢印象很深刻,拿钱回家的路上高兴得忍不住打开包来看,那种感觉好极了。他当时开着车走在路上,路边画廊橱窗里的一幅画吸引了他,那幅画整体是金黄色的,几个农民在收割,这不正是他当时那种“收获”的感觉吗?刘钢跟着感觉走进了画廊,问画廊工作人员这个多少钱?答说3000,刘钢二话没说就买走了画,现在,这幅画还一直挂在他的办公室里,几乎没有动过。这就是刘钢收藏的开始,靠着感觉来收藏。这幅画不算有名气,现在的价格也不算贵,后来知道画家是一位美术老师。刘钢非常珍惜这幅画,一看就会有所鼓舞,想起以前每月工资两三百块钱的时光,这幅画寄托了他自己对于收获的感受,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1999年之后刘钢开始进入他收藏的第二个阶段,之前买画是感觉哪幅画好看就买哪幅,但随着看的展览和书多了,他慢慢发现自己买的画不耐看,于是开始寻找经典,开始到拍卖会上去买东西。“从2000年到2006年这6年期间中国艺术市场还没有起来,所以那时候下手真容易,几乎每年都能收获三四件经典艺术品。”也就是在那段时间他积累了很多藏品,这些藏品挂在家里和以前的东西一比,就感觉以前的东西挂不住了。“无论从造型还是历史内涵、文化内涵方面都没法儿比”,所以刘钢1999年以前收的东西该送人的送人,只留了一些跟自己感情特别深的。

刘钢从2009年开始整理收藏思路,那时候他大概有200幅作品,他发现这些油画里面有潜在的历史脉络,从清朝的宫廷油画、19世纪末的外销画、民国的老油画,到反应抗美援朝和“文革”的油画等等,可以说跨越中国近现代300年。他一边整理一边梳理系统,专门找名家画作来充实系统,逐渐形成了他以时代为脉络的收藏。
以时代为收藏脉络

刘钢收藏脉络里有些民国油画其实市场价格并不高,目前关注这一领域的藏家很少,不管是中国还是欧洲,都没有将这一时期的油画拿出来做专场的先例,但是刘钢却在这一部分油画里找到很多乐趣。在欧洲,这部分拍品大多被安排在古董门类里,或者被安排在殖民探险门类里,因为关注度不高所以价格也不算贵。这也是他收藏的技巧。

他从中国第一批油画画家开始入手整理,像关乔昌的那幅《茂官肖像》,是在美国的一次拍卖会上拍得的。画的是清朝末年一位穿着中国官员朝服的外国人,原是国外派往中国的一位茶官,在广东地区运茶,后来在离开中国之前,请人为他画了这幅画像。这幅画一直作为柯瑞家族的旧藏收藏了170多年,这个家族有几代的收藏传统,最后一位柯瑞先生2002年去世后他的子孙才将画拿出来卖掉。当时拍卖是通过电话委托竞拍的方式,美国与中国有10个小时的时差,美国的下午是中国的后半夜,刘钢印象很深,那是午夜两点钟,他一直在电话旁边等着,信号也不太好,多轮的“bit”后只剩一位竞拍者与他竞争,最后被告知这幅画归他后终于松了一口气,高兴得睡不着,这一晚就算全搭进去了。到了第二天清醒过来他才想起来忘记问这幅画多少钱了。这段经历成了他后来的笑谈,后来听说那位竞争对手是欧洲的一家博物馆,可见这幅作品的代表性。刘钢很喜欢这幅画和收藏者的故事,作品因为其收藏年代而增添了很多趣味,让后来的收藏人能够细细品味。

时代总是在记录很多故事,刘钢的收藏也很注重故事性和内涵,比如吴作人的那幅《1940年重庆大轰炸》,能买到这幅画让刘钢很满足。这幅画1942年曾经在美国MoMA展览过,宋美龄在那一年访美,当时参展名单有100多幅,绝大部分是版画,只有大概七八幅油画,吴作人这幅画是主打作品;为了配合宋美龄访美这次展览还做成了美国巡展,这批画卖掉后将钱运回了中国,这幅画也就流落到了美国。2008年经济危机,欧洲有很多收藏家族不得已将旧藏拿出来拍卖,刘钢就是在这个时期拍到这幅作品的。这幅画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非常有意思,包含了时代的故事。

其实,刘钢收藏的艺术品门类很多,除了不同时期的油画,还有古家具、古籍、民俗杂件等,他家有几百件叫做“压邪”的老物件,很能体现山西民俗。只要是有时代文化感的东西,都能引起他的兴趣。
收藏的严谨与灵活

作为一个律师,刘钢的性格里有他的职业特性,那就是对人对己的严谨。他的收藏原则是绝不超出能力范围,只以自己能承受得起的钱来购买,一般拍下一幅画后马上就付款,绝不拖着。但是,唯独有一幅画,是刘钢唯一破戒的一次。那是赵半狄的《蝴蝶》,画中那种带有诗意的悲哀感深深触动了刘钢,在拍卖之前他就志在必得。那是2012年的春拍,经过多轮竞争后,以2760万元的价格落在刘钢手里,他当时心里就一直在打鼓,自己根本没有那么多钱,但因为太喜欢这幅作品了,所以硬着头皮坚持到了最后,这幅画也创造了匡时拍卖当年的拍卖冠军。虽然拍到了心头好,但刘钢实在没有那么多钱,只能先付了一半画款,剩下的约定分期来付,为此,刘钢不得不将自己其他十几幅藏品在当年秋拍中卖掉,以支付《蝴蝶》的画款,刘钢很少卖画,这是他的一次大手笔。这幅画现在就挂在他家客厅内,也是他所有画里面最贵的一幅。

刘钢还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在买画的时候只关注作品本身,其他一概不过问。刘钢不喜欢与卖画的人直接接触,从不会因为价钱或其他问题去跟卖家联络;他曾经在拍卖会上破费周折地买过一幅精美的名家画作,其实卖家就和他住在同一个小区,提画之时拍卖公司的人开玩笑说,“早知道就直接从他家搬到你家了”。

刘钢收藏纯粹为了情趣,喜欢的东西人家给再高的价钱也不卖,他那幅刘小东的《父与子》当初买的时候只花了15万元,后来有人出价上千万他都不卖,据说刘小东本人还亲自上门谈过,想以自己另外两幅大尺寸的画作来换,但刘钢一概不同意,他不会因为钱而卖了好作品。很多年前张晓刚的画刚刚崭露头角,那时候他去看了张晓刚的展览,一幅画也就一两万元,到现在价格翻了上百倍,如果当初买一些不是赚翻了?但这方面刘钢从来没觉得遗憾过:“他画得非常好,但画面太单一,复制感太强,我感兴趣的作品不在这方面。”他只对自己坚持的东西下手。

虽有严谨的个性,但刘钢在收藏中也有自己的灵活,在2008、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之时,很多人都不看好艺术品市场,刘钢却在那时收了很多重要的作品,很多欧洲的收藏家族在那时候败落,不得不拿出私藏来出售,对于那一时期的购买,刘钢至今仍津津乐道。

刘小东于1989 年创作的《父子情深》(又名《父与子》)

扫一扫手机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