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381169311@qq.com
热线电话:400-990-59888

当前位置:首页 »实时评论 »用美术精品塑造国家形象需要理论的建构与引领

用美术精品塑造国家形象需要理论的建构与引领

2014年07月15日

作者:孔繁明

    众所周知,中国大众对国外优秀美术作品的认识与了解要比现场欣赏那些原作早好多年,长期以来,它们之所以在中国有广泛的影响,这与中国美术理论界的深入研究和大力推介是分不开的,一个艺术家的作品要走进大众与历史的视野,理论家专业化的分析与鉴赏是不可忽略的条件。美术创作丰富活跃的历史时期,其理论研究也会有所建树,杰出的美术作品常常伴生着高水准的理论研究成果。

    理论研究的指向是多方面的,它需要把具体作品放置在一个整体的背景下对其艺术价值进行评价,这个背景应该是纵向的历史背景和横向的时代背景的结合;它需要以尊重艺术创作的内在规律为前提对艺术作品进行科学和客观的分析与解读;它需要建构符合时代特点和艺术规律的理论体系,“在发展和繁荣‘中国气派’的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应建构‘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的艺术评判体系。”(1)要增强理论研究的民族自信,让理论对实践的影响更加科学有效,就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美术评价体系和学术语言,而应该重视民族精神的解读与弘扬。体现时代性是当代美术理论家理论建构的历史使命,因为时代在发展,美术创作和相关活动都会具有时代特点,如果依旧只用古代画论来解读当代绘画,在方法论上就会出现一定的技术性障碍。当代美术批评的态势是一种多元化格局,这一方面体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良好学术环境,但另一方面却又显得各有主张而不得要领,并且西方文化的话语霸权随着资本对艺术市场的操纵已经发挥出了它的影响力,有消解本民族艺术理论体系的倾向。而要用艺术精品去塑造国家形象迫切需要在新的历史语境下构建本民族的理论体系,需要在这种体系下,用相关理论对本民族的艺术精品展开深入的研究,以求对美术创作的引领、促进和对美术精品的大力推介。

   “当前我国艺术实践中的国家形象塑造中,标语、口号式说教仍然存在;某些评奖中的‘题材决定论’强化了艺术创作中的这种标语口号式倾向。”(2)对于一个真正的理论家来说,理性的思考和独立的评判是不可缺少的专业精神,特别是在美术作品市场化日益显明的今天,优秀的理论家更加需要独立的学术精神,对当代的美术作品和相关社会现象的批评不可缺位与失语。不能仅仅充当一个长官意志的吹鼓手或者商业行为的推销员,甚至是西方价值观的单纯掮客。伟大的理论家不仅仅是一个研究者,还要是一个发现者,能用自己的学术智慧和职业操守去发现、研究、推介美术精品和艺术大家,这应该成为理论家们主动的职业追求。而适时、正确地引导大众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指向也是理论家们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有时候非专业理论家甚至非理论家的作品对艺术精神的传播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梵高传》,我们就不可能那么深入地走进凡高的精神世界。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理论家要努力走进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做艺术家的知音与伯乐,这有利于对他们作品的深度解读,还需要走出自己的书斋,多做一些艺术理论普及的工作。

扫一扫手机上网